班級管理中,情感激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所謂情感激勵,指班主任通過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信任學生和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與成績,中肯地批評學生的錯誤或給予適當?shù)奶幜P,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等手段,使學生產(chǎn)生歸屬感和向心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朝著班級所預定的目標前進,從而實現(xiàn)管理的效能。
班主任常用的情感激勵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關心激勵
關心激勵指班主任真誠地愛護自己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增進他們對班級的熱愛和對老師的信任,并由此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踐證明,漠視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一味說教而不為學生做實事,不僅無法激勵學生,反而會刺激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能夠產(chǎn)生強烈激勵作用的關心往往體現(xiàn)在一些日常細小的事情上,如留心學生的身體狀況、記得學生的生日等,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最能讓學生感覺到你的真誠,記得你的一片愛心,從而激發(fā)力量,奮勇前進。
二、認可激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關于預測兒童未來發(fā)展的實驗。他在一至六年級小學生中選取三個班級,告訴老師其中一些孩子有超常發(fā)展?jié)撃埽▽嶋H上是隨機抽取的)。8個月后,這些孩子獲得明顯的進步。顯然,教師對這些孩子形成一種先驗的印象,覺得他們與眾不同并在教育過程中加以關注,從而促進了這些孩子的進步?梢,教師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影響。班主任在工作中應遵循正面激勵為主原則,主動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客觀地加以評價和肯定,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教師產(chǎn)生向心力,增強上進心,并自覺自愿按教師所制定的規(guī)范和要求去做。這是班主任進行有效教育的基礎。
三、需要激勵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基本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對于學生而言,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相對容易得到滿足,后幾種需要則不那么容易獲得滿足。社交的需要,指人們渴望獲得友誼,渴望得到情感支持,渴望歸屬于某一群體,為群體和社會所接納。尊重的需要,指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希望獲得名譽或威望,取得成績時,希望被人承認。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中的最高層次;這種需要意味著人們希望完成與自身能力相稱的工作,使自身的潛能得到發(fā)揮。站在班級管理者的角度,班主任應掌握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要。譬如初一新生對新環(huán)境及學習方法不適應;初二學生逆反心理比較強,學習動力不足;初三學生學習緊張,升學壓力大等等。這些問題與矛盾導致不同年級學生有不同的需要。班主任只有切實了解學生的不同需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的需要,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滿足學生的需要,才能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四、寬容激勵
寬容激勵指班主任理解、尊重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信任的關系,營造和諧、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使之積極努力、奮發(fā)向上。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比瞬豢赡苡肋h不犯錯誤,何況正處于成長發(fā)展階段的青少年。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犯了錯卻不承認,反而與老師頂撞。遇到這種情況,對原則性問題,班主任應抓住不放,但要冷靜處理;對于感情用事的行為則應寬容一些、大度一些,耐心地開導,細心地指導,做到以情感人。寬容常常會化做一種力量,激勵人自省、自律、自強。
五、榜樣激勵
榜樣激勵指班主任通過樹立鮮明、生動、具體形象的學習榜樣,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和榮譽感,帶動學生共同努力。青少年自尊心強,可塑性大,當有了具體、生動的形象作為榜樣時,更容易受到激勵。班主任不僅要給學生講社會上出現(xiàn)的一些榜樣,更要將學生中出現(xiàn)的典型人物樹為榜樣,使榜樣更具有真實感、親切感。同時,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談心,真心實意為學生服務,使學生從老師的言行中受到感動、受到激勵。
總之,情感激勵的方式多種多樣,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情感激勵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當然,人的需要是多層次的,情感也是復雜多變的。因此,班主任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采取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