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賣店的經營業(yè)務是圍繞著商品這個核心而展開的。因而商品管理十大原則是每位專賣店經營者應了解與掌握的。
一、商品為先原則
怎樣理解商品為先?通俗地講是“跟著商品走、圍著商品轉、隨著商品變”,也就是說,專賣店跟隨著商品的定勢而定位,圍繞著商品的定位而轉化,伴隨著商品的轉化而調整。如商品的升級換代、滯銷商品的淘汰、綠色商品的開發(fā)等,都可以理解為在商品為先的原則指導下運作的。
二、商品轉化原則
無論何種產品,都必須經過商品化,才能有效地被消費者接受。所謂商品化是指將總部所提供的產品轉化為經營商品的全過程,目的在于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掌握和運用商品轉化原則對于專賣店經營者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誰能準確理解商品轉化的豐富內涵,并注重實踐的應用,誰就掌握了專賣店的經營主動權。
三、品類齊全原則
對專賣店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被調查中70%的消費者認為專賣店首先要加以改進的方面是增加品種。
由此可見,專賣店成功的關鍵是商品齊全,只有商品齊全的專賣店才能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的需求。所以,專賣店在確定商品組合時一定要盡可能地擴大經營品種,但也并非多多益善,而應確定黃金組合架構。另外,專賣店的經營者要密切關注政策及消費潮流及相關信息等方面的變化,不斷地適時地調整品種結構,導入新品。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許多專賣店經營者只片面追求商品齊全的量化,而不注重挖掘商品齊全的真正內涵,即認識上的細分化。
因此,在運營中還要掌握下列要點:首先是商品的品牌,其次是商品的品質,再次是商品的結構。要在挖掘商品的細分和深度上下功夫。
四、品類優(yōu)選原則
在專賣店的經營中,實際上大部分的銷售額只來自一小部分的商品,這種比例大致在80%和20%之間,基于這個比例的確立,經營者必須堅持商品優(yōu)選的原則。(1)不斷發(fā)掘創(chuàng)造大比例銷售額的小比例商品;(2)精心培育顧客并產生利潤的A類商品;(3)從相對無限的商品中優(yōu)選出有限的商品;(4)對優(yōu)選出的商品要加以正確組合和合理配置;(5)結合本專賣店的實際確定商品的最佳結構比;(6)動態(tài)的理解和應用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結構比規(guī)律;(7)切忌單純經營20%或30%高銷售額的商品。有的專賣店將商品分為A、B、C三類,分別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通常將這種方法稱為ABC分類管理法。
五、單品管理原則
何謂單品管理?即對所經營的商品進行劃細分類,直至無法再分為止,并實施單品管理。其優(yōu)點是:控制存貨、指導采購、提高效率、減少差錯、普及條碼。
六、藝術陳列原則
商品陳列是一門藝術,倘若陳列得當不僅能促進銷售,而且還能給人帶來一種藝術的享受。
通常有兩種展示方法:
1.動態(tài)展示。將商品藝術化地展現在貨架上時,能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極大地調動人的購買欲望。
2.量感展示。在量感展示上不要只拘泥于商品數量的多寡,而要注重在視覺上使顧客感到商品豐滿,通過商品不同的角度與側面進行組合。
七、最大價值原則
在制訂價格時必須從顧客的角度來考慮商品的價值,并讓顧客了解商品的價值;诶斫鈨r格與價值之間的關系,專賣店在制訂商品價格時,要根據商品結構對單品進行認定:哪些是利潤商品,哪些是人氣商品。總之,“薄利多銷、以量制價”是訂價的基本原則,物有所值、追求利潤是專賣店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