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作為政府保障政策成了繼經濟適用房后再次被熱炒的對象,然而隨之一系列的問題也浮出水面。要么地方政府力度不夠,要么開發(fā)商不 配合,弄些慣用托詞搪塞上下,要么百姓對廉租房的認識不夠?傊S多地方的廉租房真正成了看上去很美的“鏡中花”。
僅從百姓認識方面講,其實廉租房首先應當得到廣大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所以從心理上應當正確看待廉租房。廉租房實際上就是高房價的產 物,當然房價高低是相對的。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鎮(zhèn)居民更低生活保障標準且住房困難的家庭提供社會保 障性質的住房。不難理解,廉租房就是租給“窮人”的。
香港廉租房做得非常好,而且時間也非常長了。我們一直把香港的許多明星當作偶像,現在看起來熠熠生輝,星光閃耀,其實他們許多人當年 也都是從廉租房里走出來的。通過他們我想告誡大家三點關于住廉租房的啟示:由窮變富;不窮不。蛔〔粊G人。
1、黎姿
我們看過不少黎姿主演的作品,盡管她14歲出道,但直到2004年33歲的時候才憑一部《金枝欲孽》問鼎“更佳女主角”。 剛出道的黎姿,雖出生于電影世家,然而卻并沒有電影世家的優(yōu)越感。還沒出世,爺爺已經故去。奶奶去世后,家境就越來越差,她們從大房 子搬到了政府的廉租房。爸爸小時候得了腦膜炎,從小就耳聾,全家靠媽媽一人開小貨車支撐,她十多歲出來工作也是為了養(yǎng)家。黎姿說家里 更窮的時候,住的房子到處有老鼠,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
2、譚詠麟、許冠杰、郭富城
譚詠麟、許冠杰、郭富城等知名歌手,出生時家境貧寒,用香港人的話說,他們是出身于“公屋”的名人。與這些名人成長相伴的“公屋”, 就是人們熟知的香港廉租房。
這些明星的歌傳遍大江南北,殊不知他們也是從廉租房里飛出的“金鳳凰”。
3、劉德華
現在大名鼎鼎的劉德華也是出身貧寒,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剛剛從那個戰(zhàn)亂逃出來。百廢待興,人民的生活非常艱苦。劉德華就是在這種環(huán) 境渡過了他的童年。在他大概14歲時候,應該就是1975年,那個時候香港的經濟剛剛起飛,他們就從一棟簡陋的木房子,搬到一種政府蓋的廉 租屋里面,但是里面還是住了九個人。
4、梁鳳儀
找完后才發(fā)現都是香港人,其實也不怪,正因為香港的廉租房制度“歷史悠久”。
說梁鳳儀是香港更富有、賺錢更多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才女,大概沒有人有異議。在商業(yè)上,她首次創(chuàng)業(yè)即開先河,引入菲律賓傭工。在寫作方 面,她開創(chuàng)財經小說這題材,80年代末風靡全 。
與前幾位出身不同的是,梁鳳儀出身金融世家,自小便接觸到風起云涌、旦夕禍福的金融市場。梁鳳儀是獨女,小時父親生意發(fā)達,生活優(yōu)裕 ,才十二、十三歲,已參加當時工商界流行的餐舞會。
然而,梁鳳儀十四歲時,父親生意失敗,只能靠一份銀行工作,維持生計。1966年梁鳳儀十七歲,考進香港中文大學,主修中文,副修 歷 史。父母為了讓女兒安心向學,不受經濟困擾,甚至還要籌措留學海外費用,母親決定賣掉房子,全家人搬到條件頗差的廉租屋居住。
我從前至后瀏覽一遍,發(fā)現他們幾乎都在14歲有過不尋常經歷,難道14歲真是童年的一個“拐點”?
從他們中可以看出,其實我們也一樣,我們的生活可能比起他們當年來要好得多,然而當我們大多數普通老百姓面對如今的高房價時,也只能 淪為“窮人”。香港廉租房給了我們成功的經驗,窮苦人從廉租房開始可以奮發(fā)圖強,而且住廉租房跟買房的人比并不低人一等,當然那些根 本不需要廉租房的人也不要跟真正需要廉租房的人爭了。
政府建廉租房的初衷也是對一些困難家庭的住房保障措施,我想,大多數困難家庭選擇廉租房也不是目的,而只是在人生某個階段過渡的一個 手段。 我們一直把香港的明星當偶像,何不把他們成功的經驗和經歷當作我們努力奮斗動力的引擎呢?
美萍房產中介管理軟件 http://www.mpsoft.net/mphous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