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十年少,怒拳不打笑臉人,微笑的好處自是不言而喻。生活不能缺少微笑,服務更離不開微笑。許多企業(yè)紛紛實行“三步微笑”“三米微笑”“微笑服務”,足見對微笑的重視非同一般。然而是否都笑得自然、迷人,員工心里最有數(shù),想必主管也清楚,甚至還為此抓破頭腦。主管在場,就強顏歡笑,不在場,則愁眉苦臉,好像上班、服務顧客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其實微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天生都會笑。但要時刻保持微笑,哪怕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能微笑自如,那恐怕就不易了。
一、我快樂,所以我笑;我笑,所以我快樂
人一開心就會笑,呼吸自然而順暢,全身放松,走路輕快。因為心情影響了外在的肢體動作。而人不開心時則繃著臉,呼吸急促不流暢,走路沉重。這也是因為心情影響了外在的肢體動作。
但科學研究表明:外在的肢體動作也會反過來影響心情。
(1)如果一個人強迫自己做出開心的動作(呼吸均勻,全身放松,走路輕快),幾分鐘后會覺得開心。
(2)同樣地,如果一個人強迫自己做出不開心的動作(呼吸有快有慢,走路不抬腿,繃著臉),幾分鐘后便會有不開心的感覺。
故我快樂我就笑,我笑我就快樂。這是每位員工需要認識的觀點。
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許多人會因為生活中的小事而苦惱一整天。例如,有人坐公交車丟了手機,事后他會苦惱不已:早知道不帶手機就好了,早知道不坐那輛車就好了,我怎么總是這么衰等等。其實我們知道,這已經(jīng)于事無補了,最多只能增添煩惱,說不定因為心情不好又做錯了事,挨了罵。正所謂“屋漏又遭連夜雨——禍不單行”,不劃算啊。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總有好的和壞的,積極的和消極的,就看你如何看待。以下兩個例子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小時候,有一次他家失竊。一般人都會苦惱不已的事情,羅斯福并不認為是壞事,反而認為有三件好事:
(1)還好只被偷了一部分東西,沒有全部被偷。
(2)還好只是丟了東西,人平安無事。
(3)還好小偷是別人,不是我。
您是否能這樣想?我敢肯定你不能,所以你無法當總統(tǒng)。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賣飲料的,二兒子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兒子發(fā)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大兒子發(fā)愁,因為飲料賣不出去了;天一放晴,她就會為二兒子發(fā)愁,因為不下雨二兒子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為什么不反過來想呢?天一下雨,你就為二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賣傘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大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賣飲料了。在哲學家的開導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難怪心理學家叔本華說過:事物本身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的評價與看法的影響。也就是說,開心還是不開心,積極還是消極,不在于你遇到了什么事情,關鍵在于你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待。不管你怎么想,你都是對的,從來就沒人規(guī)定丟東西一定要不開心,那我們?yōu)槭裁床煌玫南,往對我們的心情有利的方面想,就像羅斯福那樣?
三、隱藏一切不愉快
人有喜怒哀樂,生活在世,難免會遇到煩心事。當在做服務工作時產(chǎn)生不愉快的情緒時,不妨暫且把它看成是在演戲以期快速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營業(yè)大廳是戲臺,服務人員是演員,顧客則是觀眾。演戲的規(guī)則是:演員要擅長演技,劇情需要演哭,他就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劇情需要演笑,他得馬上破涕為笑。觀眾喜歡看什么,演員就演什么,觀眾喜歡喜歡看哭,他就得演哭,觀眾喜歡看笑,他就得演笑。在服務這場“戲”中,作為“觀眾”的顧客喜歡看什么?是笑還是哭?當然是笑了。作為“演員”的服務人員得拋棄一切多愁善感,偽裝一下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和憂愁的表情,將自己打扮成一個“白臉小生”,等“戲”演完后,卸下“妝”,洗把臉,露出最真實的自己,躲進被窩里重溫當天的憂愁和苦惱,即使是淚滿襟也無傷大雅。
四、有效的培訓方法
對服務、微笑、心態(tài)有充分認識后,要輔以有效的培訓方法。
(1)在員工宿舍、員工更衣室、辦公室等員工每天都會出入的地方掛一面鏡子,鏡子上貼個笑臉,并標6個字“今天我笑了嗎”。
(2)晨會時講些有趣的事和富有哲理的笑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3)制訂明確的微笑標準:標準不明確,難以衡量。
(4)強化訓練:
A.員工面對面微笑訓練。
B.用書遮住眼睛以下部分來訓練微笑的眼神。
C.對個別冷臉于下班后單獨訓練。
(5)對笑臉進行評比競賽:每周或每月評出一個最佳笑星。
(6)讓最佳笑星指導幫助冷臉,讓他們早日脫離冷臉行列。
只要我們的微笑能像呼吸那樣自然,像燈光那樣燦爛,見人就微笑以待,講話則微笑相伴,如此還怕做不好服務,還擔心顧客不滿意嗎?總之,微笑是永不過時的通行證,任何時候都少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