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杰出的故事大王。他有很多優(yōu)秀獨到的革命與治國理念,而為了使這些理念能很好地傳播出去,統(tǒng)一思想、引導方向,他總是善于挖掘、提煉和傳播故事。比如,毛澤東說:白求恩不遠萬里從加拿大來到中國幫助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通過這個白求恩的故事,表達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理念。試想,一個外國人都能夠不遠萬里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中國幫助中國人民抗日,更何況中國的共產(chǎn)黨員和中國士兵?很顯然,白求恩鮮活的事例比起枯燥的理論來說,具有明顯的說服力和傳播效果。其實當年毛澤東(及其帶領的共產(chǎn)黨)講的生動故事還很多,張思德、邱少云、董存瑞、羅盛教、黃繼光、雷鋒等等故事,每個故事都有著深刻的涵義,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毛澤東的一生都運籌于帷幄,沒有沖鋒陷陣,但他卻成功領導了中國的革命戰(zhàn)爭,他成功的關鍵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故事大王——傳播故事,傳播理念。
海爾的張瑞敏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故事大王。他為了讓員工有清醒的質(zhì)量意識,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以76臺冰箱的代價搞出了一個“砸冰箱故事”,使“質(zhì)量第一”的理念成為海爾企業(y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為了給消費者證明海爾服務的與眾不同(24小時服務承諾),創(chuàng)造出了“300空調(diào)服務兵空降北京城”的壯舉;他為了傳播他那些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理念(如OEC管理法、源頭論、市場鏈、剪刀差、賽馬不相馬等等),總是發(fā)動全公司挖掘提煉一個又一個典型案例,然后不遺余力的傳播著。而張瑞敏最經(jīng)典的做法,當屬對海爾兄弟卡通形象的故事化傳播,212集的《海爾兄弟》動畫片,生動、傳奇、趣味,影響了許許多多中國的少年兒童。時至今日,中國找不出第二位像張瑞敏這么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類故事大王,而這正是海爾成功的一大秘笈。
人的大腦,分為左腦與右腦;左腦是理性的、嚴謹?shù)模夷X是感性的、活躍的;左腦主分析、總結(jié)、推理,而右腦富于想象,樂于接收生動化趣味性的東西。理論、理念雖然是好東西,但都是左腦的產(chǎn)物,是枯燥無味的,過多地灌輸、反復地強調(diào),將會讓員工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故事則不同,由于其是右腦的產(chǎn)物,由于其生動性趣味性,在傳播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被聽眾的右腦接受并留下深刻的記憶。這就是毛澤東、張瑞敏等許許多多成功領導者都是故事大王的根本原因。
一個領導者和同僚、下屬的溝通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全腦博弈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領導與員工溝通的全腦博弈圖
一個領導與員工聊天或談心,你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員工某個優(yōu)秀的理念,但是如果你直截了當?shù)膹妷航o他,效果將大打折扣,而如果你能換種方式,運用全腦博弈,將會產(chǎn)生優(yōu)秀的結(jié)果。如上圖所示,第一階段,右腦對左腦:員工有點緊張,此時其處于左腦狀態(tài),那么這個時候,領導者應該用右腦思維,通過閑聊讓員工放松下來,消除戒備心理;第二階段,右腦對右腦:領導者繼續(xù)用右腦,開始講與你要灌輸?shù)睦砟钣嘘P的故事,此時,員工為了很好地接收故事,必然要開動右腦,一起發(fā)揮想象,身臨故事之境;第三階段,左腦對右腦:當員工還沉浸于故事之中,還處于右腦狀態(tài)時,領導者及時轉(zhuǎn)為左腦思維,拋出自己的理論或者理念;第四階段,左腦對左腦:員工開動左腦迎接你的理論,由于有之前的生動故事鋪墊,理論聽起來將更加深刻和有意義,甚至員工會與你開始全面討論、分析和細化這個理論。
一場完美的故事化溝通圓滿結(jié)束,全腦博弈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當然,一個領導者,并不是每一次與員工的溝通都要有那么強的目的性,有那么合適經(jīng)典的故事。很多時候,一個故事大王型領導,他們的幽默風趣性,使他們能夠信手拈來,把一些并不生動的事件講得趣味橫生,因而他們身邊往往聚集了一大批忠實的聽眾。如此,他們還有什么事情辦不成?
小龍是某食品公司的營銷From EMKT.com.cn總監(jiān),手下管理著一個不小的隊伍,從他上任營銷總監(jiān)以來,企業(yè)的銷售業(yè)績突飛猛進,公司老板極為賞識,而同事與下屬對他的評價是“管理高手”與“培訓高手”。我很納悶,因為我曾經(jīng)與他是同事,當初作為基層經(jīng)理的他業(yè)績并不好,屬于那種與埋頭苦干格格不入的吹牛高手,沒想到幾年不見,竟然成了公司的明星了。
那次碰到他時我不無調(diào)侃地對他說:“你小子還士別三日要刮目相看了啊?丑小鴨都成白天鵝啦?當初還以為你就會忽悠與吹牛,沒想到管理還有一套?”小龍咧著嘴豪放地笑著說:“管理個毛!我還不是照樣天天給經(jīng)銷商講故事,每天給業(yè)務員吹吹牛,對那些伙計很少去管與盯,全部都是靠他們自覺啦。當然,只是現(xiàn)在吹牛不像當初和你們在一起一樣不著邊際了,而是有目的的,說白了就是不斷地給他們講故事、洗腦,激發(fā)他們由內(nèi)而外的自驅(qū)力,“洗洗更健康”嘛!越洗越聽話了,哈哈!
在中國的經(jīng)理人隊伍中,很多人堅定一個觀念“少說多做”。如果說你是一個基層的營銷人員,這應該成為你的一個信條!這也有助于你腳踏實地的完成任務。然而因為你是職業(yè)經(jīng)理,你是帶隊伍的人,所以你必須拋棄“少說多做”這個信條,在你踏上經(jīng)理,特別是高層經(jīng)理這個臺階之后,你必須往“多說多做”甚至“多說少做”的方向努力。
說,對于領導來說,是一種技能,更需要技巧!一個領導,當他往故事大王的角色方向努力的時候,他的個人魅力也將開始釋放。一個領導,他的個人魅力來自于他的人品,來自于他的以身作則,來自于他優(yōu)秀的性格,更來自于他對員工的說服能力、洗腦能力和語言激勵能力等。
很多領導也很會說,但是卻沒有達到好的效果,甚至讓員工極度反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說的技巧。這種人不是故事大王,不是鄭淵潔,而是啰嗦大王,是祥林嫂!
那么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在向故事大王努力的過程中,如何講好故事呢?
首先,重點的事情,重復不可避免,但即使是重復強調(diào)一個事情,也應該讓別人有新鮮感,對于同一個理念,能挖掘不同的故事來強調(diào),能提煉不同的案例來解讀。這樣聽的人不會抵觸,同時能夠很好地加深印象。
其次,講究趣味性與幽默感。同樣講故事,有的人講的故事生動,而有的人講的故事卻沒有任何味道,不能吸引人;即使同樣一個故事,有的人講的繪聲繪色,而有的人卻講的干巴巴的。因此,作為領導者,你不但要知道故事的重要,而且要將故事生動化。
第三,講故事要有導向性,能引導和促進員工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轉(zhuǎn)變。領導講故事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教育與管理員工,如果漫無邊際,老是喜歡講花邊新聞,或者只知道講故事卻不知道強調(diào)理念,只知道右腦思維,卻不知道右腦之后要左腦思維,那么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第四,傳承你的講故事能力。即要讓你的手下人也像你一樣成為故事大王,形成一個故事大王團隊。優(yōu)秀企業(yè)文化氛圍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故事,如果只有領導者一個人挖掘故事和講故事,是很難形成好的文化氛圍的。毛澤東不單單自己講故事,而是讓故事化教育成為共產(chǎn)黨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張瑞敏也不單單自己一個人講故事,而是發(fā)動所有中高層挖掘提煉和傳播故事。
另外,故事大王所講的故事應該能傳播幾方面內(nèi)容:一是,傳播理想、遠景、使命。二是,傳播企業(yè)文化、理念。三是,傳遞熱情和信心。四是,分享心得。五是,傳遞快樂。
當然,故事不是萬能的,但在崇尚自我、崇尚個性的今天,故事的潛移默化作用卻越來越大。當個性張揚、自尊心奇強的80后、90后的年輕人逐漸走上工作崗位,必然對原有的管理方式產(chǎn)生巨大的挑戰(zhàn),那種唯我獨尊的高壓式管理將越來越難以產(chǎn)生好的效果,而故事化的引導卻由于其生動性、趣味性,寓教于樂等特點,易于被下屬接受,并且能給被管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實現(xiàn)管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