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糖比吸煙危害更大
甜食的存在對于我們始終是一種誘惑。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于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但是近年來,中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還沒有被更多的人認識到。
完全拒絕吃糖是一件困難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吃多少糖,什么樣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過40克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沒有甜味的淀粉;狹義的糖則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飲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漿。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后者。
幾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漿做成的甜味劑。所以,對于一些喜歡吃甜點、餅干、零食、飲料的孩子和年輕女性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營養(yǎng)學家們推薦的每日攝入白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們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幾塊餅干約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話,30-40克糖的數(shù)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糖過多會導致骨折
精制后的白糖純度非常高,能達到99%以上,這就意味著其中幾乎不含其他營養(yǎng)物質,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yǎng)缺乏、發(fā)育障礙、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jīng)常吃糖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缺鈣、缺鉀等營養(yǎng)問題。日本營養(yǎng)學家認為,兒童吃甜食過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國營養(yǎng)學家也指出,愛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較高。
營養(yǎng)調查還發(fā)現(xiàn),盡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huán)境失調,進而促進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僂病的發(fā)生。多吃甜食還會使人體血液趨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環(huán),并減弱免疫系統(tǒng)的防御功能。
嗜甜與吸毒有同樣的生理反應
貪戀甜食還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據(jù)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喜歡吃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醫(yī)學實驗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有異曲同工之效。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這種現(xiàn)象與毒品上癮的反應非常類似。
什么時候該吃糖
大量吃甜食雖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適的時候食用,對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血糖濃度降低的時候,少量吃糖可以緊急補充。低血糖患者饑餓時會感到眼前發(fā)黑、四肢發(fā)軟,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飯的人,臨近中午時常會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吃點甜食,就能快速恢復大腦功能。
此外,運動醫(yī)學研究證實,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前如果補充少量含糖飲料,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運動成績;運動之后及時補糖,可以消除疲勞。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饑餓時、需要提高注意力時少量吃糖,也有好處。
吃紅糖更健康
吃什么糖是可以選擇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幾種糖:
紅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較多的鐵、鈣、鉀、鎂等礦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有利于人體內酸堿平衡。中醫(yī)認為,紅糖有活血散淤、溫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紅糖性溫,經(jīng)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應當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異麥芽糖等。它們的熱量很低,具有"調整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稱為"雙歧因子",能促進體內有益菌的生長,抑制腸道致病菌和腐敗菌增殖。
糖醇類甜味劑。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麥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們能量低、不會引起齲齒、不升高血糖,屬于健康甜味劑。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別超過20克,因為它們會促進腸道蠕動,過量食用能引起輕度腹瀉。
女性多吃甜食危害大
中老年女笥不宜過多食用甜食,以免使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引起高脂血癥、動脈硬化、肥胖癥、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疾病,從而危及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指出:“嗜糖比嗜煙更加可怕。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縮短10-20年!
美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50歲左右的婦女吃甜食過多,會導致膽結石。過量的糖還能自行轉化為脂肪,影響正常的食欲,妨礙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攝入,導致人體肥胖。肥胖并不會使所有的人生長結石,但對中年婦女來說,它卻是招致膽結石的溫床。因此,中老年婦女要少吃甜食。
吃糖過量會引起尿石癥,已被實驗所證明。老年人在一次大量吃糖后,尿中含鈣量急劇增加,這期間容易形成尿結石。如果每天臨睡前喝一杯濃糖水,則患尿結石的危險就更大。
多吃甜食還可促發(fā)乳腺癌。據(jù)研究,長期攝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內胰島素含量經(jīng)常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島素,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期食糖過量,還會加速細胞的老化,使人體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頭發(fā)變黃變白。糖留在口腔內,細菌就會大量繁殖而形成一些有機酸和酶,直接破壞牙齒,使牙齒脫鈣、腐蝕,形成齲齒。因此中老年女性不宜多吃甜食。
小心飲食
控制糖分與甜食
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長期攝入過量的糖,除了蛀牙、肥胖等大家都清楚的副作用之外,更將妨礙身體對其他維生素、礦物質等的吸收,形成脂肪堆積、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等癥狀,人體將長期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
甜食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味覺的誘惑。它雖好吃,卻不宜過量。
甜食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味覺的誘惑。
的確,大多數(shù)人最喜歡的味道是甜味,最無法抗拒的食品是甜品。
但是,在大口吃甜食之前,不妨先想一想。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近年來明確提醒世人:不要吃太多糖,“低糖飲食”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甜味的主要來源不就是糖?
嗜糖之害甚于吸煙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一項調查中,以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作為主題,在報告中分析出的結論令人心驚:“嗜糖的害處,甚于吸煙”。同時,報告也指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要比吃正常食物的人為短。
世衛(wèi)經(jīng)過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長期攝入過量的糖,除了蛀牙、肥胖等大家都清楚的副作用之外,更將妨礙身體對其他維生素、礦物質等的吸收,形成脂肪堆積、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等癥狀,人體將長期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
中年婦女吃糖多易得膽結石
美國研究人員曾經(jīng)提醒中年婦女:不要吃太多甜食,其中一個原因是,50歲左右的婦女吃了過多甜食,很容易患上膽結石。
研究人員認為,糖是導致膽結石的主要飲食因素,而且對于40歲以上的中年婦女來說,其致病風險比年輕人高。
研究人員在一次抽樣調查中發(fā)現(xiàn),90%以上膽石癥患者幾乎都是較為肥胖的中老年婦女,并且都有嗜吃甜食的習慣。
專家分析,膽結石是膽管內膽汁的某些成分,如膽色素、膽固醇及鈣等析出、凝固而形成的。一般上中年婦女通常運動量少,這就使其膽囊肌的收縮力下降,造成膽汁排空延遲,很容易導致膽汁淤積,使膽固醇結晶析出。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如果再加上嗜食甜食,過量的糖分不但會自動轉化為脂肪,使到人體發(fā)胖,還會增加加胰島素的分泌,加速膽固醇的積累,造成膽汁過于黏稠,為膽結石的形成制造條件,因為在膽結石的成因中,膽固醇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吃糖多也會妨礙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攝入,打亂礦物質代謝,使鈣質在體內沉積結石。
增添患癌風險
最近,另有報告提出飲食中若含高單糖分量,會增添患癌的風險,雖然仍未能確定其成因,是否因為含高單糖分量的食品通常缺乏抗癌所需營養(yǎng),或者是單糖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令細胞異常增生?
雖然未有確實的數(shù)據(jù)支持,但專家建議,人們應從日常飲食中除去糖分,減少進食含高單糖的食物,例如甜品,或進食單糖食品時,加入含纖維、蛋白及脂肪的食品合并進食;可以減低吸收單糖的能力。
但過去也有研究顯示,多吃甜食還可促發(fā)乳腺癌。據(jù)研究,女性的乳房是一個能大量吸收胰島素的器官,長期攝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內胰島素含量經(jīng)常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島素,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起著一定的作用。
其實,糖除了熱量以外,幾乎不含其他營養(yǎng)。同時,糖屬于酸性食物,長期食糖過量,會改變人體的酸堿度,降低人的抵抗力,使到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經(jīng)常性感冒,過多地消耗體內的鈣,造成骨骼脫鈣,導致骨質疏松和易發(fā)生骨折。吃糖過多,能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出現(xiàn)血脂過高,導致肥胖癥和血管硬化。
因此,小心飲食,控制糖分與甜食的攝取的確有其必要。
多吃糖比吸煙危害更大
甜食的存在對于我們始終是一種誘惑。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于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但是近年來,中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還沒有被更多的人認識到。
完全拒絕吃糖是一件困難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吃多少糖,什么樣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過40克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沒有甜味的淀粉;狹義的糖則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飲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漿。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后者。
幾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漿做成的甜味劑。所以,對于一些喜歡吃甜點、餅干、零食、飲料的孩子和年輕女性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營養(yǎng)學家們推薦的每日攝入白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們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幾塊餅干約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話,30-40克糖的數(shù)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糖過多會導致骨折
精制后的白糖純度非常高,能達到99%以上,這就意味著其中幾乎不含其他營養(yǎng)物質,只有大量能量。吃甜食多了,人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yǎng)缺乏、發(fā)育障礙、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jīng)常吃糖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缺鈣、缺鉀等營養(yǎng)問題。日本營養(yǎng)學家認為,兒童吃甜食過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國營養(yǎng)學家也指出,愛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較高。
營養(yǎng)調查還發(fā)現(xiàn),盡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huán)境失調,進而促進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僂病的發(fā)生。多吃甜食還會使人體血液趨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環(huán),并減弱免疫系統(tǒng)的防御功能。
嗜甜與吸毒有同樣的生理反應
貪戀甜食還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據(jù)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喜歡吃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醫(yī)學實驗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有異曲同工之效。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這種現(xiàn)象與毒品上癮的反應非常類似。
什么時候該吃糖
大量吃甜食雖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適的時候食用,對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血糖濃度降低的時候,少量吃糖可以緊急補充。低血糖患者饑餓時會感到眼前發(fā)黑、四肢發(fā)軟,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飯的人,臨近中午時常會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吃點甜食,就能快速恢復大腦功能。
此外,運動醫(yī)學研究證實,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前如果補充少量含糖飲料,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運動成績;運動之后及時補糖,可以消除疲勞。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饑餓時、需要提高注意力時少量吃糖,也有好處。
吃紅糖更健康
吃什么糖是可以選擇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幾種糖:
紅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較多的鐵、鈣、鉀、鎂等礦物質,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有利于人體內酸堿平衡。中醫(yī)認為,紅糖有活血散淤、溫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紅糖性溫,經(jīng)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應當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異麥芽糖等。它們的熱量很低,具有"調整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稱為"雙歧因子",能促進體內有益菌的生長,抑制腸道致病菌和腐敗菌增殖。
糖醇類甜味劑。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麥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們能量低、不會引起齲齒、不升高血糖,屬于健康甜味劑。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別超過20克,因為它們會促進腸道蠕動,過量食用能引起輕度腹瀉。
女性多吃甜食危害大
中老年女笥不宜過多食用甜食,以免使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引起高脂血癥、動脈硬化、肥胖癥、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疾病,從而危及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指出:“嗜糖比嗜煙更加可怕。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縮短10-20年!
美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50歲左右的婦女吃甜食過多,會導致膽結石。過量的糖還能自行轉化為脂肪,影響正常的食欲,妨礙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攝入,導致人體肥胖。肥胖并不會使所有的人生長結石,但對中年婦女來說,它卻是招致膽結石的溫床。因此,中老年婦女要少吃甜食。
吃糖過量會引起尿石癥,已被實驗所證明。老年人在一次大量吃糖后,尿中含鈣量急劇增加,這期間容易形成尿結石。如果每天臨睡前喝一杯濃糖水,則患尿結石的危險就更大。
多吃甜食還可促發(fā)乳腺癌。據(jù)研究,長期攝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內胰島素含量經(jīng)常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島素,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期食糖過量,還會加速細胞的老化,使人體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頭發(fā)變黃變白。糖留在口腔內,細菌就會大量繁殖而形成一些有機酸和酶,直接破壞牙齒,使牙齒脫鈣、腐蝕,形成齲齒。因此中老年女性不宜多吃甜食。
小心飲食
控制糖分與甜食
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長期攝入過量的糖,除了蛀牙、肥胖等大家都清楚的副作用之外,更將妨礙身體對其他維生素、礦物質等的吸收,形成脂肪堆積、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等癥狀,人體將長期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
甜食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味覺的誘惑。它雖好吃,卻不宜過量。
甜食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味覺的誘惑。
的確,大多數(shù)人最喜歡的味道是甜味,最無法抗拒的食品是甜品。
但是,在大口吃甜食之前,不妨先想一想。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近年來明確提醒世人:不要吃太多糖,“低糖飲食”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甜味的主要來源不就是糖?
嗜糖之害甚于吸煙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一項調查中,以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作為主題,在報告中分析出的結論令人心驚:“嗜糖的害處,甚于吸煙”。同時,報告也指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要比吃正常食物的人為短。
世衛(wèi)經(jīng)過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長期攝入過量的糖,除了蛀牙、肥胖等大家都清楚的副作用之外,更將妨礙身體對其他維生素、礦物質等的吸收,形成脂肪堆積、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等癥狀,人體將長期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
中年婦女吃糖多易得膽結石
美國研究人員曾經(jīng)提醒中年婦女:不要吃太多甜食,其中一個原因是,50歲左右的婦女吃了過多甜食,很容易患上膽結石。
研究人員認為,糖是導致膽結石的主要飲食因素,而且對于40歲以上的中年婦女來說,其致病風險比年輕人高。
研究人員在一次抽樣調查中發(fā)現(xiàn),90%以上膽石癥患者幾乎都是較為肥胖的中老年婦女,并且都有嗜吃甜食的習慣。
專家分析,膽結石是膽管內膽汁的某些成分,如膽色素、膽固醇及鈣等析出、凝固而形成的。一般上中年婦女通常運動量少,這就使其膽囊肌的收縮力下降,造成膽汁排空延遲,很容易導致膽汁淤積,使膽固醇結晶析出。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如果再加上嗜食甜食,過量的糖分不但會自動轉化為脂肪,使到人體發(fā)胖,還會增加加胰島素的分泌,加速膽固醇的積累,造成膽汁過于黏稠,為膽結石的形成制造條件,因為在膽結石的成因中,膽固醇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吃糖多也會妨礙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攝入,打亂礦物質代謝,使鈣質在體內沉積結石。
增添患癌風險
最近,另有報告提出飲食中若含高單糖分量,會增添患癌的風險,雖然仍未能確定其成因,是否因為含高單糖分量的食品通常缺乏抗癌所需營養(yǎng),或者是單糖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令細胞異常增生?
雖然未有確實的數(shù)據(jù)支持,但專家建議,人們應從日常飲食中除去糖分,減少進食含高單糖的食物,例如甜品,或進食單糖食品時,加入含纖維、蛋白及脂肪的食品合并進食;可以減低吸收單糖的能力。
但過去也有研究顯示,多吃甜食還可促發(fā)乳腺癌。據(jù)研究,女性的乳房是一個能大量吸收胰島素的器官,長期攝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內胰島素含量經(jīng)常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島素,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起著一定的作用。
其實,糖除了熱量以外,幾乎不含其他營養(yǎng)。同時,糖屬于酸性食物,長期食糖過量,會改變人體的酸堿度,降低人的抵抗力,使到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經(jīng)常性感冒,過多地消耗體內的鈣,造成骨骼脫鈣,導致骨質疏松和易發(fā)生骨折。吃糖過多,能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出現(xiàn)血脂過高,導致肥胖癥和血管硬化。
因此,小心飲食,控制糖分與甜食的攝取的確有其必要。